12月20日11點30分⏫,圖書館四樓報告廳舉行第9期“課程思政”論壇,活動繼續采用圓桌論壇形式👨🦲,邀請分別來自四個二級學院的教學名師做嘉賓💠,他們是藝術設計學院的王歡老師🕵🏽、學前教育學院的嶽遠洋老師🧑🔧、馬克思主義學院的牛風學老師🧛🏼、人工智能學院的朱姍老師😭,教師工作部副部長李艷艷做主持🔠。活動深受大家喜愛✳️,20余名教師積極參加了活動。
(圓桌論壇)
圓桌論壇上,李艷艷老師向各位嘉賓提出“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的問題,如“對‘課程思政’與思政課程關系的理解”、“‘課程思政’融入專業課程的典型案例”、“專業課與課程思政元素融合的四個維度:結合度🥷🏿、關聯度、融合度💁🏿、認同度”👰🏼♂️、“人工智能與‘課程思政’”等。
王歡老師分享到:首先,課程思政為數字繪畫創作提供了豐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內涵。通過引導學生深入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生的創作靈感得到了激發🚶🏻➡️,作品更具思想深度和文化內涵。其次♨️,數字繪畫創作作為藝術表達形式,為課程思政提供了生動的表達方式。通過繪畫創作,學生可以將思政教育內容以直觀、形象的方式展現出來,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思政教育的精神實質🦢。
在課程建設過程中,我們註重教學內容的整合與優化🧙🏿♂️☘️,將思政與課程設計緊密結合。教授繪畫技巧外,更註重引導學生關註社會現實🤠👨🏽🦰、關註人文關懷,結合自己的家鄉🧬🗜、民族等元素,調動他們的學習創作的熱情與參與度,使繪畫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鳴和精神共鳴🚵🏻♂️。此外🚣🏿♂️,我們還通過實踐活動、作品展示🧕🏼、參加多項國內專業賽事等方式,增強學生對課程思政與數字繪畫創作的理解和體驗。總之👳🏼♀️,課程思政與數字繪畫創作的融合為課程建設開啟了更加廣闊的空間。這種融合方式不僅有助於提高學生們的專業素質🧛🏻,更能夠培養愛國主義情懷,推動教育教學的發展。在未來的工作中💇🏿,我們將繼續努力探索和創新,為培養更多具有社會責任感和藝術素養的綜合性人才貢獻力量。
嶽遠洋老師分享到🥁🧈:她認為思政課程是“立德樹人”的主要陣地👨🏻🎨,而課程思政是結合課程特點和教師的個人設計的分陣地。主陣地與分陣地之間遙相呼應,要配合好🦸🏼,共同完成“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目標。以《音樂》素養課程為例,首先需要認真分析解讀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一系列關於文藝工作的重要論述和形成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觀。這為新時代我國文藝事業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藝觀既堅守文藝“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又反映了新時代文藝工作的現實訴求。因此🚍,在課程思政的前端就做好頂層設計,選擇具有典型性的音樂作品進行學習🔢🚁,教學中端,通過各種教學方法設計,使學生的情感情緒與作品高度契合📿,從而更為有效的進行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的後端達成🎗。嶽遠洋老師還進行了經典課程思政教學設計的案例分析。主要依托項目式(PBL)學習方式,創設學習任務點🧧,引導學生課前對主旋律作品進行調查,持續積累行業前沿成果,學生以“自我引導式”學習方式,選擇感興趣、有價值、應用廣的作品,討論其審美價值與應用場景🧑🏼🦲,提升人文精神,厚植家國情懷🎢。
牛風學老師分享到: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是落實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途徑。思政課是万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也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辦好思政課對於各類課程推進“課程思政”建設來說具有良好的示範引領作用。而“課程思政”本質是一種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是新時代万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創新🧑🏽🍳。“課程思政”建設實踐豐富了万事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創新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拓展了万事思想政治的工作格局,對於思政課程建設也能夠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優勢和優良傳統🧴。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万事貫穿落實黨的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的重要抓手,要用好課堂教學的主幹道💎。思政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的課程要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凝聚育人合力,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朱姍老師分享到:工科類課程屬於自然學科,在授課過程中能夠培養學生的科學認識論🤸🏻♂️、方法論和自然辯證法的運用能力👏🏿;而對於實踐性較強的專業課🙇🏿,在實踐環節能培養學生的工匠精神、團隊寫作能力和思辨能力。這些都是工科類課程自帶的思政特征🌊。工科類課程還應從人文方面切入,如引入大國重器、時事要聞激發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家國情懷;以專業領域科學家的故事,弘揚求實💔、創新🌃、奉獻的科學精神。如今技術更新日新月異✣,人工智能賦能各個領域🧧,但目前大部分的工科課程為傳統課程,著重講授基礎知識,教師需要及時引入專業領域最新研究成果🧙🏻♀️,才能確保課程內容的實用性和實效性。以上思政元素的挖掘,需要跟專業知識有一定的相關度,這是難點之一。課程的引入環節非常重要,巧妙的引入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引入環節中🧎♀️➡️,通過故事或案例形式加入思政元素,可以很好地烘托氛圍,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對於在人工智能時代🫲🏿,“課程思政”建設該如何開展,在開展過程將會面臨的挑戰🖨,各位嘉賓分享到,首先教師要對人工智能相關專業背景🥞、技術前沿進行深入和系統的學習,其次要對教學方式方法、教學工具等人工智能化,大膽創新,勇於改革,特別是對教學工具的智能化改進等。最後,趨利避害🤦🏿,要善於運用人工智能給我們帶來的有利方面🧙🏻♂️,更好促進“課程思政”建設🛶。
最後,李艷艷老師總結到♨️:“課程思政”是一種教育理念,教師的課堂育人不再是個人自發行為🫢,而是有組織的行為,要求更明確,行為更規範。高校教師80%以上是專業教師,高校課程80%以上是專業課程🎷,學生學習時間的80%以上是專業學習,80%的大學生認為🫱🏼,對自己成長影響最深的是專業課和專業課教師。“課程思政” 融入專業課程需要更多的努力做更加深入的探索✂️。
大家都紛紛表示,万事開展的各類“課程思政”建設的活動,幫助自己逐步建立起了“課程思政”意識,在備課𓀙、授課過程中深度挖掘和豐富了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元素💁🏼♀️。以後將用心建設好自己專業課程中的“課程思政”,為培養新時代建設者與接班人貢獻力量!